中欧基金李欣是A股市场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风格*收益投资者,在多年投资经历中,不断对投资方法做减法,逐步将精力专注于布局具有成长性的好公司,通过长期持有赚取公司成长的钱,而非通过交易去赚取博弈的钱。
投资之余,李欣还热爱开赛车,他认为投资与赛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最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保持专注,减少犯错。李欣通过主动管理+量化筛选的方式,优选具有较好现金流的长期标的和短期业绩进入快速增长的企业。这种方式兼顾了投资组合的短期和长期收益,并且通过行业分散和风险收益比的调整等方法,来控制组合的波动率。
四个维度界定“好公司”
在李欣的投资框架中,*条就是买好公司,并从四个方面来界定一家企业是不是“好公司”。
首先,反映到财务指标,关注企业长期的现金流。李欣十分关注一个公司过去比较长期的历史现金流状况,并且看这家公司的竞争优势是否在持续积累。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要体现出企业在获得长期现金流上的竞争优势。
其次,是对商业模式的考量。他认为在A股甚至全球市场中,商业模式好的公司或行业都会出现估值的重估。
第三,是对估值的包容度。李欣对于好公司的估值要求并不高,不会因为一家公司历史上平均是15倍估值,现在变成20倍了就不去买。关键在于这个公司的估值是否合理,而非完全遵循历史的估值法则。
第四,就是买卖时点,这一方面李欣的要求则比较苛刻,通常会在业绩爆发期买入,而且一旦买入就不会频繁做较大调整,最终决定卖出很可能是业绩增速已经不符合预期。
通过这几个维度进行框定核心公司,李欣的组合呈现“严进宽出”的特征,对于已经持仓的公司,很少因为短期因素进行交易。
享受优质企业长期成长的价值
在多年投资经历中,李欣不断对投资方法做减法,精力专注于布局具有成长性的好公司,他不断纠正自己的一个核心出发点是,对公司看得更远,更倾向于海外成熟的投资方式,看中长期的现金回报。
假设有两家公司都是100亿左右的市值,一家公司因为下游需求爆发,今年就能贡献3亿利润,另一家公司只能贡献2亿利润,但是通过不断渗透到更多子行业里面,把其在5G产业链布局做大。通常他会偏好第二家公司,前者短期利润很好,后者则希望在商业模式成型后,最终多赚一些钱。
“做了很多年投资后我逐渐明白,你要么通过波动率赚钱,要么通过收益率赚钱。我们刚做投资时,也倾向通过波动率赚钱,但这里面的问题是,不仅仅知道什么时候买,更要知道什么时候卖。”李欣表示,背后隐含的思想是,好公司或差公司都可以通过波动赚取交易的钱,他逐渐认识到赚收益率的钱才是正道,买入一个好公司,不要再去想什么位置卖掉,长期持有享受优质企业不断成长创造的价值。
李欣指出,长期持有优质企业的方法也更适应存量经济时代,在存量经济下,好公司、好产业可能就是一个不断迭代自己强者更强的状态。
从相对收益到*收益的转变
李欣过去做相对收益,现在管理专户做*收益,这个过程中,他认为*的转变是加入了风险收益比的思维方式。
做相对收益的时候,会更多地博取短期Beta上的弹性,做了*收益之后,李欣意识到站在弹性对立面的是风险。从*收益角度看,弹性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组合整体的风险收益特征。通过对公司的年化预期收益率、估值状态和下行区间进行一个评估,年化预期收益率越高,下行空间越小的公司,在他的组合中的占比就越大,而不是像做相对收益时,短期涨得多的公司占比较大。
另一个变化是对波动率的控制。做相对收益时,喜欢在弹性*的板块中持有比较高仓位。做了*收益之后,更看重组合波动率带来的用户体验,在不同的细分行业中寻找好公司,通过分散行业来降低波动。
看好服务业和新经济
李欣认为,从商业模式角度看,服务业的模式很好,收取现金,而不是收取资产负债表账面的利润。比如体检公司卖2000元的体检卡,无论体检的结果都要收的。这2000块就是纯收入,不会有库存也不会跟预收预付有任何瓜葛。不像传统制造业,公司款项往往是分批支付的,经过几轮才可以彻底结清。所以服务业天然现金流就很好。
另外整体经济结构在向服务业转型,这点从欧洲和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中也能看到相似路径。中国大体发展模式与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是一条必然的发展方向。
越来越多人为专业化服务付费。过去十年发展最快的是互联网,互联网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传播速度。在每一个产业中,像过去那种赚取“智商税”的模式已经不可行了,必须提供专业化服务。反过来,越来越多人愿意为专业服务付费。比如快递行业,许多人看重的不是费率,而是服务的专业性和体验。
在服务业大领域中,李欣更为看好医疗服务、物流服务和物业服务,在这些细分赛道中寻找具有高竞争壁垒的企业,这些企业本身的波动率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