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和合首创:理财这件事 普通投资者能“抄”上市公司的“作业”吗?

2021-08-12 10:50 互联网


|FPSB(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将财富管理称为金融理财,认为财富管理是一种综合金融服务,目标是通过专业理财人士的管理,使客户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得到满足。

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全周期财富管理”模式运用到企业客户服务中,与个人客户所处不同人生周期,会拥有不同的财务管理需求及管理目标类似,企业客户从创立开始,在不同的发展周期中,需要不同的金融服务支持。这其中,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客户最为特别。

保本理财规模略收缩 资管新规成大挑战

从2011年至2018年,上市公司对认购理财产品保持着十分高的热情度很。2020年,受疫情冲击,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1215家上市公司认购理财,共认购18893个理财产品,金额共计13574.86亿元。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2021年,1-6月,认购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共1002家,共认购7777个理财产品,合计金额约为5892.64亿元。据Wind数据最新显示,至7月5日,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金额合计超6000亿元。

数据来源:Wind

根据监管规定,上市公司闲置的募集资金投资产品要求:一是安全性高,满足保本要求,产品发行主体能够提供保本承诺;二是流动性好,不得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正常进行。因此,银行结构性存款一直是上市公司的心头好。

图注:7月7日,某上市公告披露了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理财的主要情况,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最高存量额度不超过人民币8亿元(含本数)。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816家上市公司合计认购了4187.77亿元结构性存款,认购规模在各类理财产品中占比66.74%。但随着临近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即将结束,净值化转型,保本型理财持续降低规模等,都对上市公司理财产品的选择提出新的挑战。

目标虽不同 但大家都需要

和合首创认为,新证券法的实施与科创板注册制的推行,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一个新的时代到来。随着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净值化管理时代的来临,上市公司作为财富管理市场中特殊的机构客户,其投资理财的每一步都被广大投资者所关注。

首先,随着疫情影响和全球经济共振复苏的不确定性更加深远,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更加复杂。一是从需求方角度,就上市公司而言,随着经济下行,大部分上市公司现金流趋紧,闲置资金减少;二是从供给方角度看,净值化趋势下,市场上可供上市公司投资的理财产品也相对减少了。

因而,个人投资者并不能直接通过“抄”上市公司的理财“作业”来获得收益机会,其主要原因还在于,作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全周期资产配置层面的目标是不同的。

和合首创分析,对于大部分上市公司,作为实体经济中有机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财与投资并非“主业”,其核心收入来源依旧是经营业务,如果将大量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进行理财创收,根本上将背离了经济“脱虚向实”的发展基调;其次,企业在发展周期中,稳定其收益来源的金融工具及方式十分多元,不仅仅只有理财,它们会通过多种金融工具的结合来实现风险规避和资产保值。

如,据中期协数据,上半年发布套期保值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556家,已超过2020年全年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国期货市场法人日均成交占比近40%,表明机构和产业客户越来越多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

但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和合首创认为,全周期财富管理的重点显得更加微观和纯粹,更多时候是在于如何让手里的钱生钱,如何优化家庭资产配置,如何在保障住房、养老、子女教育、家庭消费的同时实现财富积累等等。

新时期新经济 投资理财需要新视角

虽然,目前市场上流传着上市公司投资理财的收益超过其主营业务收益的“神话”,但从企业全生命法发展周期及基业长青层面考虑,民营企业也好,上市公司也好都面临发展方向和发展节奏的问题,因而在投资、理财层面都需要新的思考。具体而言,迈入十四五,有部分传统行业的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可能无法迎来新的焕发生机的机会,面临着被并购或者其他方式退出的问题;而代表着新经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企业,在过去的几年里快速创造财富,面临的是上市、被并购、抓住新的增长点、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等问题。

在这过程中,专业的金融机构可以陪伴企业成长,整合生态圈资源,多方位解决经营难题。据招行、普华永道、麦肯锡的权威机构调研报告可知,超75%的超高净值人士和企业家的财富管理目标,要解决的不是能不能把握住财富增长机会,而是未来的五年、十年,不管出现什么样的风险,企业能够健康发展,财富能够不缩水,能否有效有序地传承给下一代等。

和合首创认为,综上,在资管新规全面落实之前,将以前对理财产品保本与“基本没问题”的错误认识及时纠正并“格式化”,接受正规化、标准化、净值化理财方式及路径,合理配置资产,匹配各类风险等级产品投资,让手中的金融资产更加有逻辑且清晰,是值得当下所有客户都认真学习和及时掌握的。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资讯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