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双碳”目标释放百万亿级蓝海市场 绿色资管大有可为

2021-05-17 08:58 互联网

新华财经福州5月13日电(记者王淑娟)2021年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迈进的元年,也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后的最后一年,面对全新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资管行业面临着转型大考。新发展格局和新发展理念下,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绿色金融发展进入加速期。资管业在其中如何扮演好角色、如何推动绿色金融业务上规模,绿色金融服务上水平,全方位助力绿色经济发展?13日在南平市举办的2021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上,与会嘉宾大咖们献计献策。

2021第二届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现场

多地加码支持力度绘就绿色金融路线图

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会全面向低碳转型,这是一个拐点,三大产业的结构将会进一步地调整。同时碳中和目标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新征程,是点燃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动器。

目前,我国逐步形成“自上而下”顶层推动和“自下而上”基层探索的绿色金融发展新路径,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地方政府的引导推动是绿色金融、绿色投资得以发展的“加速器“。福建是全国*生态文明实验区,在金融支持服务绿色发展方面,福建推进南平市、三明市建设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并在推进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

“福建希望成为绿色资产管理的重要基地、创新发展的根据地和试验田。”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郭宁宁表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是今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广阔空间。

南平市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绿色金融路线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南平市委书记林文斌表示,“当前,我们正着力把南平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绿色产业发展的高地,以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和全国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为载体,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引导投资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上走前列。”

绿色金融发展需要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据悉,福建将制定和完善碳中和专项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推动成立一批绿色专业服务机构,建立绿色发展项目库,创新推动一批绿色金融产品提量扩面增效。

百万亿蓝海市场绿色资管迎来新机遇

碳达峰、碳中和给资管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有研究机构预测,我国未来低碳经济的投资规模将超过百万亿元级别,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

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司长陈洪宛表示,实体经济大规模向低碳、零碳转型过程中,需要大量绿色低碳投资。其中,绝大部分需要通过金融体系动员社会资本实现。根据中国投资协会估计,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我国在可再生能源、能效、零碳技术和储能技术等领域需要投资70万亿元,这是绿色金融领域面临的重要机遇,也是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的重要机遇。

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近期国家发改委和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绿色项目界定标准更加科学准确,债券发行管理模式更加优化,为绿色债券的发展提供了稳定框架和灵活空间。

近些年,公私募基金不断探索绿色投资方向,有利引导社会资本转向碳中和的相关领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高天红指出,截至2020年年底,与绿色主题相关的公募基金规模接近1900亿元,与绿色主题相关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规模也与公募基金规模相近,管理人对绿色投资的关注度显著提高。

交通银行业务总监涂宏表示,资管市场的成长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成熟发展,实现碳中和将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农银理财董事长马曙光认为,积极布局碳中和既体现了理财行业践行绿色金融的责任担当,又有助于推动行业的转型进程。资管新规对理财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投资要求,碳中和孕育新技术、新能源、新科技,对具备资金与资源优势的理财行业而言是可以重点布局的领域。

绿色金融体系需要多方协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任务,任重而道远。当前,绿色金融体系与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迫切需要在建立绿色标准体系,强化绿色激励机制,配套制定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健全碳交易机制平台,推动绿色业务上规模,绿色服务上水平等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中国资管行业经历了20多年的蓬勃发展,但在绿色资管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淡马锡全球企业发展联席总裁、淡马锡中国区总裁吴亦兵认为,中国有百万亿级的绿色低碳投资潜力,但绿色金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还在,需要进一步健全体系,释放增长的潜能。

多位嘉宾提出,我国目前绿色标准尚未统一,绿色数据基础较薄弱,尚未建立统一的尤其是与国际接轨的绿色资产与绿色金融工具标准和认证体系,绿色企业的相关项目信息披露也不完善。此外,绿色金融供给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建立。

立足绿色金融谋未来,国泰君安董事长贺青建议,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鼓励绿色技能服务创新;尽快建立中国证券市场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将绿色因素纳入资管行业投资决策体系等。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认为,要用数字化的技术为绿色金融赋能。”绿色金融过去做得比较容易的地方是基础设施项目,像光伏、轻轨等比较容易识别,一眼看过去就是绿色,未来大量的绿色项目涉及到消费、农业、小微企业等,无法用人工和肉眼来识别,需要大量运用大数据、物联网、AI等高科技手段。这些也需要进行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人才和能力,加强合作交流,包括用国际的技术经验来进行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资讯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