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那边怪兽充电上市的钟声还没响起,街电和搜电充电合并的消息就先给行业带来了一场不小的震动。有媒体统计了相关数据,街电与搜电合并后的线下点位、用户数以及峰值订单等多个方面已坐上行业的头把交椅,不知刚刚喜提“共享充电*股”的怪兽内心是何感想。
合并事件的双方“主角”,街电作为共享充电行业的开创者和领军品牌之一,品牌力和业务规模已毋庸赘述;而搜电充电虽然知名度不及怪兽、街电这些明星品牌,但论业务模式和市场规模,搜电充电或许早已悄悄完成了对头部梯队的“弯道超车”。
街电:行业领军品牌,以合并谋跨越式发展
伴随5G换机潮的到来,以及电池材料学迟迟难以突破发展瓶颈,公众的电量焦虑问题还会更加普遍。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分析报告》,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租赁交易规模达到79.1亿元,呈现141.3%的高速增长,未来几年行业仍将保持50%-80%的高速增长趋势。
与行业整体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二线市场已逐渐趋于饱和,点位之争日趋激烈,激励费率也在不断攀升,从怪兽充电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就可见一斑。
在此背景下,街电早早作出了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据了解,街电是共享充电行业内最早提出“全场景布局”战略和“精细化运营”理念的品牌。而在产品层面,街电也在积极向上游拓展供应链体系,构建从产品、渠道到运营服务的生态链。在艾媒咨询发布的一项数据报告中显示,街电以40.5%的用户份额领跑行业,用户满意度、商家满意度双料*。
有消息称,此次合并后,街电将借助搜电充电在下沉市场的渠道优势进一步提升核心直营业务的覆盖率,并继续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线下商户的造血能力,进一步完善围绕共享充电业务,向新零售、新消费等领域延伸,覆盖多领域的综合布局生态。
搜电充电:产品+模式双核驱动,打破“三电一兽”格局
2020年,在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搜电充电不仅没有掉队,反而杀进行业的*梯队,设备出货量达到百万台规模,营收规模同比激增超过300%,与时隔多年重回共享充电赛道的美团一同打破稳固多年的“三电一兽”格局。
这样的增长力,一定程度上应当归功于搜电深入下沉市场的发展路径和“轻资产化”代理模式的成功。结合搜电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线下点位之争刚刚呈现出白热化趋势的2018年,搜电充电就已选定了另一条更难、但更宽敞的路。
今天,多家共享充电企业开始转向代理模式(招商模式),但业内已认准了搜电充电“头号代理模式”的头衔。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曾经的“三电一兽”当中,无论谁掉队,留出的市场空白都能很快被其他品牌所填补;然而搜电充电低调积累的资源(官方数据超两万名合伙人、超100万台设备出货量),至少在短时间内还无人能够复制。
此外,在硬件设备的消费场景智能化创新方面,搜电充电也占据了一定优势。其自主研发、生产的共享充电设备“彩宝”采用模块化设计,充电层能以乐高式的自由拼接叠加,并适配各类场景,不仅一举打破传统设备欠缺灵活性、升级困难的行业难题,还开创了通过可拼接的扩展单元,在共享充电设备上结合彩屏广告、语音播报、商品零售、排队取号、体温监测等功能,为未来拓展更多零售场景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将共享充电融合进“物联网+新消费”一站式解决方案,搜电充电走出一条*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
“直代模式”未来可期
搜电充电董事长兼CEO梁凯在宣布与街电合并的内部信中说道,搜电与街电双方“业务模式、人才结构、渠道资源、供应链体系”全面互补,而业界也有不少评论看好两家的“强强联合”。
从线下点位数、用户规模等直观表象看,搜电充电不及行业标杆的街电;但在更深层次的产业链结构、商业模式等方面,搜电却有着其他品牌难以企及的优势。
作为行业中*一家建立了自有工厂、覆盖从研发、生产到设备销售、售后支持的企业,搜电充电拥有*的供应链把控能力,并通过软硬件结合的创新机制实现高效的技术积累。这些需要较长搭建周期的全产业链体系,结合街电强大的渠道资源和对商户的精细化运营能力,为“二电合并”打开了足够宽广的想象空间。
经过多年发展,搜电充电的商业模式、应用场景、城市覆盖深度与广度都得到了验证,其代理模式也积累了相当的成功经验,已经具备快速实现商业模式的跨地域复制。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与头豹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白皮书》指出,未来,直营+代理的“直代模式”模式将成为行业头部企业发展主要趋势,与街电合并的搜电充电,或许正是着眼于这一未来趋势。
此外,正在萌芽的共享充电宝海外市场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潜力增长点。作为首批布局海外市场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搜电充电目前已在日韩、东南亚、欧洲、北美和中东等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成功案例,未来还将书写怎样的增长故事,同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