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我刚从工程上地赶过来,再过一个月公司就要搬过去了,儿子在外出差,这几天我帮盯着点。”张先生刚停稳电动车,便略带歉意地向平安普惠的工作人员解释自己迟到的缘由。在与工作人员中,提起自己1996年搞起的小作坊即将迈入发展新阶段,这位61岁的老人脸上满是掩盖不住的欣慰。
借金融力量打开市场
1996年,因水泥批发行业风险低、回报高,原先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张先生瞅准了这一传统行业,准备自主创业。凭借当时自己多年攒下来的积蓄,张先生在赤峰县城成立了资供应站,专做水泥批发。听介绍,老陈会计年轻时是某镇农经站站长,在张先生创业之初两人就常打交道,现在给张先生当“账房先生”。“在那个年代,农民搞经营想要借钱全凭信用,张先生是我们这的信用大户”
都说“隔行如隔山”,虽然启动资金充裕,但张先生在后期还是真切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而创业路上遇到的*只“拦路虎”便是缺乏源源不断的供给资金。张先生介绍说,2016年末,公司要扩大生产,原来的市场已经不能再满足现有的发展需求,他决定进一步扩大市场服务范围,将服务延伸到整个赤峰市。同年9月份的时候,张先生有幸签约了赤峰市一处大型工程的合同,因为需要提前备货垫付资金,需要资金总额大概在150万左右,本以为能够回盘的资金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回来,东拼西凑之后,资金缺口在30万左右,“自主创业本身就很困难,再加上这一行对资金要求高,没有核心的金融支持,公司寸步难行。” 回忆起多年前为资金困扰的情形,张先生脸色仍有些凝重。
到了赤峰之后,一面是资金极度紧缺,另一面却对借款行情并不熟悉,张先生这时想到了平安普惠。“公司这么多年在当地积累了一定口碑,我在赤峰市的信用肯定没问题,又认可我们的还款能力,最终成功借款。”*笔,张先生借了30万元。与平安普惠的*次合作,解决了张先生的燃眉之急,也帮他拓展了业务范围。2017年,张先生正式成立了自己的水泥公司,开启了发展新征程。
以真诚品质赢取人心
“这个行业又累又脏,老人干不动力气活,年轻人又不愿意干。”张先生对工作人员说,为了解决用人难问题,当年他辗转了周边多个乡镇去招工,但结果大多不理想。“我有一次跑了一天才找到两个人,结果他们来场地一看这里的环境,又跑回去了。”张先生回忆,后来开出了七八万元年薪,又贴心安排员工的吃住等问题,才在成功招到5人。如今,员工已增加到十七八人,主要负责水泥装货、卸货、送货等。真诚是领导力的最终源泉,张先生用真心换真心,解决的不仅是用人问题。
平安普惠提供了各种灵活高效的融资方案,极大地满足了张先生对资金周转的高要求。2018年,张先生考虑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张先生在农村拆迁有2套房子,一口气通过平安普惠向金融机构借了100万元。“现在有3台水泥中转罐,共500多吨储存容量,新场地那边还要新购2台各2000吨容量的。除了这些,后面还有大量资金要跟上,比如新场地的维护费、建厂房的费用。”
对于借款,张先生“将心比心”,让平安普惠吃下“定心丸”。“一个公司讲究信誉,和我们合作的金融机构肯定愿意合作。张先生就像心里安了一个定时闹钟一样,每个月都能准时还款。”负责张先生对接的平安普惠工作人员如是说。
传“创业棒”延续事业
张先生说,2014年,对自己和公司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那一年,他把经管了18年的公司事务全权交给儿子负责,自己退居“二线”,也是在交给“二代”之后,公司迎来了发展新转机。说起儿子,张先生话语里带着骄傲:“年轻一代毕竟有新思想,社会交往、人际关系方面都比我强。”张先生告诉记者,近五年,赤峰市基础交通发展有大规划,儿子就是抓住了这个机遇扩大规模,2018年跟赤峰市大的搅拌站签订合同,为其提供工程所需水泥。“这里的基础公路交通建设,大部分水泥材料都是我们供货的。”张先生指着眼前的公路来回比划。
如今,61岁的张先生还在为新场地的事来回奔波。张先生透露,公司去年的销售量达到2万吨左右。“今年有望突破4万吨销量,实现产值1千万元。再过一个月到一个半月,我欢迎你再来采访,那时候这里就完全不一样了!”张先生信心满满。
父亲有老一辈人的实干,儿子有年轻一代的活跃,两代人各有优势、互为补充,只为让这份事业一直传承下去。他希望我一手打造起来的公司不仅能从赤峰市走向内蒙古,也能世世代代走下去。”张先生说。